跳舞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伏藏师 > 第二百七十一章 亚洲不规则大发现

第二百七十一章 亚洲不规则大发现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他的脚下在动,脑子也在飞速运转,把“亚洲不规则大发现”的内容重温了一遍。

那一理论起源于美国科学家对地球内部的一次三批次、八波段深度扫描,扫描过程中,科学家发现在东亚的地底深处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地下海洋”,其水量相当于北冰洋。在物理学上,如果用锤子敲一下桌子,就会产生一个震动波,从敲的地方向四周传播,并迅速衰减。同样,通过研究地震波的衰减数据,地震学家可以知道地下岩石的坚硬程度,并推测出温度、含水量等一系列数据。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地震学家维瑟逊和他的学生一起分析了近60万份地震波图,进而建立了地幔中地震波衰减的三维模型。他们发现,在东亚下面的地幔里有一大块区域会让地震波大幅衰减,但波速的变化却很小。按照物理学常识,那地方只有存在大量水才可以产生如此的效果。

维瑟逊在华盛顿召开的全球地理学精英大会上亲口说过:“水可以减慢地震波的速度,也可以大幅减弱地震波的强度,种种迹象可以显示亚洲地下的岩层中包裹着一个与北冰洋等大的地下海洋。”

在他的理论中阐述,这是人类首次在地幔里发现如此巨大的水体,维瑟逊的很多预测计算认为,理论上说,当海底的冰冷岩层沉入数千英里地下的地幔当中时,地下深处的高温会将岩石当中的水蒸发出来。当岩石中的水随着海底岩层一起下沉时,它是非常冷的,但是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开始上升,岩层开始变得不稳定,就失去了内含的水分。然后水就开始上升进入叠加区域,那里变成了水饱和区。但是,那个位置看上去仍然像是固体岩石,而不是像地面海洋一样巨浪滔天。

这两者有根本的区别,在镜中的话,无论怎样走,都不会突破玻璃夹层的限制;在境外的话,则还是在真实的地球环境里,与萨曼莎只隔着一层神奇的镜子而已。

“哗啦,哗啦”,他清晰地听到了水声,但他向悬崖下面看,却只见茫茫虚空,并没有任何海洋湖泊的存在。

林轩吸了一口气,做了一个孤注一掷的决定:“水在低处,既然有水声,则急速下去,一定能到达水边。”

一想到珠峰下面极幽深处竟然有大水拍岸之声,他禁不住打了个寒噤,脑子里不可避免地想到“地下海洋”的传说。

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在《地心游记》一书中,曾对地心世界进行了大胆猜测,提出地下隐藏着“海洋”的设想。

维瑟逊将这个新发现的地下结构称之为“亚洲不规则大发现”,亚洲历来地震频发,该结构应该要负主要责任。地球表面70%都被水覆盖着,这些水有着许多的作用,其中一项就是为大陆板块的移动扮演“润滑剂”的角色。当亚洲地下的水脉都变为水饱和区之后,就完全失去了润滑剂的作用。

林轩绝不排斥“地下之海”的设想,因为他曾经历过雄巴村的寒潭事件,并亲身下寒潭去探索,进一步发现了那巨大的水底结构。

那本书的大略内容是这样,1863年5月24日,李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书籍里偶然发现一张羊皮纸,从这张羊皮纸上的字里行间得到了启示,著名的探险家阿尔纳曾到地心旅行。于是,黎登布洛克教授决定也作同样的旅行。他在1863年5月27日带了侄子阿克赛尔以及足够的粮食、仪器和武器等,由汉堡出发,到了冰岛又请一位向导汉斯随行。三人按照羊皮纸的指行,由冰岛的斯奈菲尔火山口下降,经过三个月的旅行,历尽千辛万苦,最后由于岩流的冲击,又从地中海里面西西里北部的斯多伦波利岛上的一个火山口回到了地面。全书以紧凑的笔法记载了旅途上的艰险经历和地底下的种种奇观,被全球地理学家奉为“地心模型”的经典。

儒勒??凡尔纳一生写过五六十本小说,其代表作为《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气球上的五星期》,其中《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被称为凡尔纳三部曲。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凡尔纳是世界上被翻译的作品最多的第二大名家,仅次于阿加莎??克里斯蒂,位于莎士比亚之上。在法国,2005年被定为凡尔纳年。

尽管凡尔纳将自己仅仅定义为一名作家,可一直以来,全球地理学家协会认为凡尔纳是海底航行和地心旅行的发明者,并为他创造了“幻想地理学家”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称号。他在很多书中构想的奇特地域环境,都被近年来的探险家证明是真实存在的,当然也包括“地心海洋”这件事,即著名的“亚洲不规则大发现”。

林轩一旦做了决定,马上行动起来,沿着阶梯一路奔行下去,不再有任何顾忌。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