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中国脊梁 > 89、拜 年

89、拜 年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三十晚上,等饺子下锅,大人预备的鞭炮就可以放了。那时候的鞭炮,有20头、50头和100头的,再穷的家庭至少也要买两挂炮,一挂留着大年三十晚上放,一挂留着大年初一早上放。好点的家庭就多买一挂,初二早上上坟祭祖的时候放一下。

放鞭炮也是孩子们最期待的。平时,孩子们摸不到鞭炮,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过下瘾。

一般的时候,都是孩子们找大人要个烟头,胆战心惊地去戳鞭炮的药捻。看到药捻爆出耀眼的火花,孩子们就兔子般地挑开了,捂着耳朵等待鞭炮的炸响。没有烟头的时候,孩子们就用火柴去点燃药捻。遇到有大孩子在旁边,会突然大吼一嗓子,吓得孩子手一哆嗦,火柴熄了,鞭炮没点着就一溜烟跑回来了。等明白过来,还要重新再去点。

穷人们最怕的是年关,但最盼的也是年关。每到年关的时候,欠账的人家就像孙猴子戴了紧箍咒,想着凑点钱还给人家,免得过年的时候天天被债主堵着要账。实在拿不出来钱的,只好出去躲帐,一直躲到大年三十才敢回来。

一旦到了三十,不管欠别人多少账,债主也不会上门要了,而且在过年期间,也不会再提这件事。所以,欠账的就盼着三十抓紧到了,就至少可以缓一口气。

89、

拜年

小时候,最盼着过年。过年的时候,偶尔会有新衣服穿,有时候会多少有点压岁钱。那时候的压岁钱很少,从一两角钱到五角,再到一元、两元,都让孩子们欢欣不已。

快过年时,家家户户都拿出了压箱底的东西来准备过年。

在生产队的时候,尽管家家都穷得都掉渣了,但饺子多少是要包一点的。有次在六姨家,过年的时候白面实在不够了,六姨就找了点高粱面,和白面掺在一起,凑合着做面皮;没有肉馅,就包了红萝卜馅的饺子。尽管不怎么好吃,但毕竟是过年了,饺子还是要吃一顿的。

初一早上,大人、孩子们都要早早地起床,抓紧放挂鞭炮,吃点饺子,就要出去拜年。

在北方的农村,拜年是件很隆重的事情。先是在家里,给自己的父母磕头,之后就跟着大人到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至亲的长辈那里拜年。老人们一般早早就穿戴整齐,在家里等着了;实在起不了床的老人,就在炕上接受大家的拜年。

拜年是要磕头的,在冰冷、凹凸不平的土院子里“咕咚咕咚”地跪下,嘴里喊着:“给爷爷磕头了,给奶奶磕头了”,之后,还要给叔叔、大爷等所有的长辈磕头。能起床的老人们就客气着:“忙了一年了,别磕了。”但客气归客气,头还是要实实在在地磕的。老人们也会掀起衣襟来,说“起来吧,起来吧,磕的头都兜着了。”

给家族的老人磕完了头,就有长辈领着去本族的长辈家去磕头;本家的磕完了,还要去邻家去磕。

打扫完屋里的灰尘,用扫帚划拉掉屋角的蜘蛛网,剩下的还要买几张门神、年画。去集市上花五分钱买一张红纸来,自己或请人写两幅春联,贴在屋门和院门上。所以,那时候的春联是各种字体都有,也是剪裁的七长八短的纸张。有多人家还会将春联的字写错了,惹得很多人驻足笑看。

在将屋里收拾得焕然一新后,剩下的就是预备吃的了。

清扫完面缸子,将所有的白面倒出来,算计着要蒸几个馒头上供祭祖,要给孩子包几个糖三角,剩下的还要炸几碗丸子。哪些是准备亲戚来了吃的,哪些是自己吃的……这些,是每年岁尾最让老娘们头疼的事情。

之后,家家户户将平时舍不得烧的花柴抱到灶下。孩子们张罗着给大人烧火、拉风箱,抽手还偷拈几个刚炸出来的、滚烫的丸子丢进嘴里,大人们就在烟雾腾腾的厨屋里忙活了。

等到大年三十,妇女们还要喊男人端着一碗丸子,去村外烧几张纸,简单祭祀一下,“喊祖先们回家过年”。等过完年了,还要“再将祖先们送走”。小孩子们对“请祖先来家里过年”这些事不感兴趣,感兴趣的就是盯着碗里的贡品。等大人“请来爷爷奶奶和祖先们回家了”,碗里的丸子就可以抢着分吃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