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华夏立国传 > 第二百三十六章 青州(一)

第二百三十六章 青州(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程老汉却一扬头反驳道:“这位大人,可不能这么说,自从大将军来了,咱们的日子一年胜过一年,比往年好上许多备了。苦?那有前些年苦!再说了,现在只要我们能舍得吃些苦累,就能过上舒心日子,多有盼头。你可不能给大将军治下抹黑!”

旁边的乡民纷纷出声迎合,搞得曾华非常不好意思,连连道歉,表示不再给“自己抹黑”。

在去临淄的路上,曾华还在和王猛、笮朴回味程老汉和其他乡民的话。

“景略先生,素常先生,你们看看,这千防万防,还是防止不了奸猾官吏为害百姓。”曾华摇着头叹息道。

“大将军过虑了,天下那没有贪官劣吏?大将军为北府制定的这一整套官制已经非常不错了,清廉高效已经远胜以前的历朝历代,但是仍然逃不了每年有数百的官吏被送到理判署去。“王猛笑着答道。

“回这位大人,我姓程,大名程山成,别人都叫我程老汉,今年六十二了。”老汉赶紧答道,而且看来是见过世面,对答的还算得体。

“哦,六十二了,高寿啊,怎么还来送煤挣这辛苦钱?难道家里儿女不孝顺?”曾华皱着眉头问道。他刚才打听过,乡民从十几里路外的原山煤矿背一筐百余斤焦煤过来,一趟只挣得四文钱。

“回大人,没有这回事。”程老汉连忙辩解道,“我家中有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女儿早早嫁到奉高,现在生活得很好,老大老三在广固闹兵时被抓丁死在那里,现在老汉身边还有两个儿子,对我很好。”

看来程老汉的情况有点复杂,解释起来有些复杂,“老二当了厢军,现在驻防在汉阳郡,去年升了右都尉,坐了屯官,将他一家七口接了过去,而他的两个小子也大了,留下来分了永业和赋税田,日子过得还不错。老四在我身边务农,日子过得也可以。我老汉也没有什么担心的。”

接下来说到关键问题时,程老汉有些不好意思了:“老二是个当兵的,跟着大将军南征北战,颇有些积蓄,娶了一妻两个妾,生了六个儿女,老四还是靠他二哥的帮忙才娶了妻,但是只生了两个儿女。我估摸着多背些煤,多存些钱,再给老四娶上一房妾,多生些子嗣。老二说了,汉阳郡的女多男少,比青州这边要少花些聘礼。”

“大将军,你曾经不是说过吗?我们的官制是没有办法避免贪官滑吏,因为大部分官吏都是凡人,都有私心,但是官制最主要的作用是让这些官吏有效地受到惩处,进而不敢犯事。你当年不是还对我们大比如说,这就跟做买卖一样,要让官吏们好好掂量一下,让他们知道犯事的成本有多大,尽忠职守的收益是多少?他们衡量好了自然就会遵纪守法了。”笮朴进而用曾华的话劝说道。

曾华一拍额头,大笑道:“看来我是过于忧心了,都忘记自己的初衷和想法了。”

王猛和笮朴见曾华释怀了,不由也大笑道:“大将军这是关心则乱。不过我们还是要加强监察的力量,要请大将军多费心了。”

曾华笑着点点头:“我们是要好好合计。”

一路上说说笑笑,很快便到了青州州府临淄城外。

听到这里曾华全明白了,握着老汉的手说:“原来是这样呀,大爷你想多积些钱粮,好给儿子找个新罗妇。好啊,这是好事,只是你还要以身体为重,你还要看着新妇给你添几个孙子。”

程老汉一下子笑起来了,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胡子也一翘一翘的,“借大人你的吉言。听我的父亲说,先前太平时我程家有六房子孙,男丁上百。可如今只剩下了两房,其中还有一房南迁,听说只剩下四个人了,前些年才迁回鲁郡。留在故土的就只有我这一支了,还是靠躲在泰山里才留下这点血脉。现在太平了,我当然要让儿子拼命地生,把我们老程家的缺都给补起来。”

听到这里,曾华的眼睛不由地有些湿润,连忙转移话题,问一些其他事宜。从程老汉如实的回答中,曾华了解到这里的百姓还是很苦,遇到大熟年,除去赋税,还能余点粮食,可是一到平年,这光景就有点紧巴了,得靠农闲时做些工,挣些钱贴补家用,到了荒年就紧张了,如果遇上的户曹税吏奸猾些,弄些手脚,一年就得收紧肚皮才熬得过去。

听到这里,曾华心里有些沉重,关东地区看来还是比不上关陇、益梁这些“老根据地”,关陇在曾华、王猛的苦心治理下,大部分百姓现在已经达到小有富余的水平,而关东却还是仅仅糊口。

曾华握着老汉手说:“老大爷,大家伙还是很苦呀!”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