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华夏立国传 > 第二百四十三章 江左风云(四)

第二百四十三章 江左风云(四)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内侍捧诏刚出宫门便遇上了候在门外的左卫将军王坦之。王坦之抢过遗诏一看,顿时大急,也顾不上和旁边的谢安、王彪之等人打招呼,立即冲进宫中,直到晋帝跟前。

按照桓温的安排,桓秘就任中领军,执掌建康城内的宿卫兵力,与城外的桓冲内外呼应,监控朝堂,谁知道出了这么一单子事情。

桓温将桓秘一撸到底主要是太气愤自己这个弟弟了。自己将中领军这么重要的职位交给他,谁知这小子居然让逆贼潜入城中,举兵攻打宫门,而且还差点得手。桓温知道,真要是让这些逆贼攻破宫门,让晋帝和太后在兵乱中受到一点点伤害,自己就被天下人活活骂死,并成为千古罪人。自己虽然想留名青史,却不想这样留名呀。

桓温觉得气愤,桓秘却觉得自己冤枉。千防万防,家贼难防。庾家的势力当年与琅琊王家不相上下,门生故吏遍布江左,数以千计。这次武遵、庾卫潜入建康城,内奸陆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叫我怎么去防范?我不是在第一时间领军平叛,要不是我领军收复了云龙门,庾卫和武遵东西对攻,说不定就真的把内宫给攻破了,我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吧。再说了,这次兵乱的根源在哪?还不是你构陷殷、庾两家,激起民愤,哦,我帮你擦了屁股还得替你背黑锅,有你这么当大哥的吗?以前是拼命压制我,现在压不住了又故意借题发挥,纯粹是嫉妒我的才华。

桓秘在心里把自己这个兄长恨得是牙根直痒痒,在廷尉那里天天喊冤,直指大司马桓温的不是,把廷尉郁闷得要死,夹在中间内外不是人。反正你们哥俩是亲兄弟,我一个外人掺和什么,到时你们两兄弟和好了,不是全落在我的头上了。所以廷尉干脆天天过堂,例行审问,审后再往上面交一份堂供,便什么也不管了。

而外面那些与桓秘交好的名士们也借机发挥,大骂桓温无情无义,寡恩薄情,连兄弟都不放过更何况旁人。最后还是桓秘的老东家-晋帝司马昱看不过去了,在病中传下一诏,说桓秘没有罪,反而还有功。

第二百四十三章江左风云(四)

咸安二年春三月,戊年,遣左卫将军王坦之征大司马温入辅,温复辞。夏,四月,徙海西公于吴县西柴里,敕吴国内史刁彝防卫,又遣御史顾允监察之。

-----引言摘述

咸安二年春三月,故青州刺史武沈之子武遵,时任中书舍人涉及殷庾案,连坐免职,心中愤然不平,与晋陵内史庾卫勾连,暗自与句容聚兵三千,趁夜潜入建康。尚书陆始等庾氏故吏在城中响应,纠集部曲家奴千余人,赚开城门,放武庾等人入城。

武遵帅精锐千余人,夜攻广莫门。庾卫诈称奉海西公诏书,由云龙门突入殿庭,陷取武库甲仗。数千乱军分突城中,纷扰诸门,吏士百姓骇愕不知所为。

桓温见自己的大义灭亲不但没有效果,反而惹得一身骚,于是借着晋帝的诏书下台,迁桓秘为晋陵太守,去京口为侄子桓石虔操办后勤,远远地打发了。

可是晋帝受此惊吓,身体越发得不堪,眼看着御医已经下了好几次“病危通知书”了,搞得朝中人心惶惶。

夏五月甲寅,觉得自己不行了的晋帝一天一夜连发四道诏书至姑孰,召大司马桓温入朝。桓温犹豫再三便坚辞不归。

晋帝见桓温不愿奉召归建康,涕然长叹,召太子及会稽王道子入内,执手嘱道:“你二人好自为之。”

至天明,晋帝不见姑孰及长安回信,便召左右内侍作遗诏:“大司马温依周公居摄故事。少子可辅者辅之,如不可,君自取之。”

将军殷康,尚书郎周少孙闻乱立即汇集部曲家奴,出门勤王平乱,并报中领军桓秘。桓秘匆匆忙忙领了两千军士,与殷、周两人汇合。三人领军奋战,收复云龙门及武库,杀散庾卫、陆始乱军。武遵在广景门攻打了一夜,始终没能得手,所以也没有办法按照原计划攻入宫中,挟持晋帝太后。武遵看到殷康、桓秘宿卫军杀到,立即转身逃奔城中,攻破了散骑常侍王赳之等数家大臣府邸,掠杀一空。

清晨,桓冲领军士五千入城勤王平叛,与殷康、桓秘的宿卫军汇合,终于将各乱军逐一剿平。武遵、庾卫、陆始和其党羽数百人死于乱军之中。

此后整整一个多月,建康震扰,内外戒严。

在姑孰的桓温听说武、庾之乱,不由大怒。传令先将武遵、庾卫、陆始诛族,再收三人旧友故吏数百家,尽数诛杀,牵连多达数千人。迁殷康为右卫将军,周少孙为吴兴内史。但是做为建康城“卫戌司令”,中领军桓秘虽然立有平叛大功,但是疏忽大意,任由乱军入城,也算是失职。桓温丝毫没有给自己这个弟弟一点面子,直接将其免职,交廷尉处置。

桓秘心里那个气愤呀,他年少时便多有才气,不伦于俗,甚至被时人誉为桓氏五兄弟中最有才华的名士。可惜一直被桓温抑制不用,后来还是时为会稽王的司马昱看不过去了,辟为会稽廷掾。后来再熬了十几年,终于转迁为辅国将军、宣城内史。随着桓温出任大司马,执掌江左朝廷政事,手下的人才也不够用了,所以开始重用起桓秘这个弟弟。再怎么不对,两人还是亲兄弟不是。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