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华夏立国传 > 第二百四十四章 谁家之天下(一)

第二百四十四章 谁家之天下(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一会只见一个老头抱着一把“阮咸”,走了进来,身后紧跟着一个只不过十一二岁的女孩。两人看上去像是父女,穿着俭朴,不过看上去很干净。伙计却在一旁搭腔介绍道:“这是陆老汉和他的女儿陆铃儿,都是住在这里的邻里,只是家里遭了大难,所以才出来唱个曲儿给客官们解个乏,讨得几个钱填饱肚子,绝无旁的意思。”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曾旻打量了一下陆老汉,只见他满头华发,尽是沧桑,却掩不住一股儒雅气质,看来也是一个读书人,如果不是真遇了大难,断绝不会抹下脸面来做这种事情。

曾旻再转眼看那个战战兢兢,畏畏缩缩的女孩,不由心中大惊,想不到这么一个瘦小的女孩子竟然能唱出这么清亮秀丽的歌声。

老汉给曾旻四人团团作了一个揖,然后默然坐到一边去了,开始拨弄着手里的“阮咸”。女孩站在那里,随着老汉的弦声响起,不一会便变得镇静下来。

曾旻随父亲在威海一游后,对海洋和远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在科试中选报了海军部。按照军制,北府是允许一部分国学、州学学子毕业后参军,而且只要考试审查合格后即授宣武都尉军官衔。

海军部看到二公子自投门下,立即笑开了花,忙不迭地接收。而尹慎和曾旻一向是秤不离砣,于是也跟着请调海军部,连同将阳瑶也拉了过来。海军部一看还有收一送二这种好事,而且尹慎和阳瑶也是出名的年轻俊杰,顿时把海军部侍郎田枫乐开了花。

海军部在北府本来就弱,比起陆军部差得太远,而钟启能做上海军部侍郎一职是因为这位原青州世家名门的后人曾经做过一段时间“水贼”,横行大江,最后在江夏栽了跟头。桓温怜他虽为水贼,但是年仅十九岁便统领上千水贼,而且又是“名士之后”,实在是因为国难家破才被迫为贼,于是便将其开脱,收为卫士,随后又转随了曾华,成了他的长水嫡系。

海军部成立后,“海军人才”严重缺乏,曾华想起了田枫的出身,于是就将他转迁第一任海军部侍郎,从原青州刺史廖迁手里接过海军。而田枫倒也没有辜负曾华的厚望,改变海军以前一直在修船建港的局面,十余年来将北府海军从小到大,慢慢壮大起来了。

曾旻、尹慎、阳瑶在威海海军军官学院学习了半年后,便挂在海军部海外都知局名下,并开始随船出海。这一年多,三人去了东瀛,又下了南海,这次到定海居然碰到了旧友姚晨。

“怎么了?”那个叫守诚的文人眉毛一挑随即问道。

“不瞒诸位客官,这城外全是等着赈灾的饥民,一路上不安宁。”伙计苦着脸说道。

“啊,怎么成这个样子了。”打头的文人皱着眉头问道。

“几位客官都是北府人,当然不知道江左这边的苦处了。前年,去年,两年大旱,地里是颗粒无收,要不是有北府商人和教会放粮赈灾,不知会饿死多少人。不少人将祖传的田地变卖,这才熬过了饥荒灾年,可如今眼看着要转好了,却无地可种了。现在各地无地的饥民都聚集在各县郡城外,干巴巴地等着一口稀粥喝。这些饥民中不乏奸猾小人,趁机聚啸山林,打家劫舍,前几天咱们郡城里的孔府商社还在句章城外的路边被劫了一批货物,还伤了十几个人。”

“想不到三吴糜烂成这个样子了,这官府就不管一管吗?”刚才一直没有出声的那位被叫做章琪的文人不由开口问道。

羌人举子出身的姚晨成为了海军军官富有戏剧性。姚晨很聪明,他知道以自己的本事在人才济济的北府陆军很难混出头,于是一狠心“找关系”申请转到海军军官学院去了。而他家里人知道他当了“船夫”,一个个痛心疾首,自古羌人就是以骑射见长,没听说过当船夫的,光晕船就晕死你。可是姚晨硬是咬着牙坚持下来,并以其勇悍在海军混出名声了,最后成为海军冲锋队屯长。

四人难得相聚,所以到望海镇好好聚一聚,而且计划利用有十余日的假期,准备去会稽山游历一番,谁知道现在三吴之地居然如此紧张,计划看来又要泡汤了。

四人慢慢细喝起酒菜来,闲聊着无关紧要的话题,这时,楼下传来一阵吴音歌谣:“几点清弹千古慨,半生湖海,一声高唱万山惊。”

曾旻听得一愣,不由低首侧听了一番后才笑着说道:“三吴之地果然是灵秀山水,连这吴音也是委婉清丽、温柔敦厚,相比起豪情粗犷、高亢雄壮的秦腔来,真是别有一番韵味。”

姚晨笑着接言道:“二公子既然喜欢听,不如叫伙计请歌妓过来唱上几曲。”说罢,便唤了伙计,让他请来楼下的歌女。

“官府?唉,”伙计长叹了一口气,“这两年真是多灾多难,先是先帝驾崩,接着又是桓大司马。以前朝中是桓大司马说话,现在他老人家去了,留下的缺谁来补?官府里的人都忙着想这些事情去,想着跟对新主子,钻营着好保住自己的位子,谁有心思来管饥民,不是还有北府的商人在赈灾,只要不出大事就好了。”

看来这伙计知道北府人最是热衷时闻政事,也只有宁波港这种北府人为主的地方才会让伙计如此大胆评述朝事。

“二公子,还是算了吧,安全为重。”叫守诚的文人看了一眼退出雅间的伙计低声说道,“要不然我们没法向大将军交待。”

旁边两人也是连声附和,劝导打头的文人不要再想着游山玩水了。打头的文人只得长叹一声,便作罢了,然后示意大家赶快吃法。

这打头的文人正是曾华的二子-曾旻,守诚便是他的好友尹慎,姚晨便是那位曾经与尹慎在进考途上相遇,最后结为好友的羌州举子,而被称为章琪则是阳瑶,前燕太尉阳骛之子。当年邺城城破,阳骛自杀殉主,王猛感其忠良,便举荐其子阳瑶入长安大学进学,后收为弟子,与房默、房旷、崔逞、韩胤、田勰、申绍、阳瑶、郝略被合称为“九俊”,是关东新一代的顶尖人物。后来与曾旻、尹慎在长安大学相识,结为好友。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