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华夏立国传 > 第二百四十九章 谁家之天下(六)

第二百四十九章 谁家之天下(六)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我知道,依叙平你的性格,一旦到了挟持天子的地步,定然已经平复了江右,实力远胜江左。从永嘉年间,晋室南渡,弃亿万百姓于江北,或许那时江右的百姓也已经离弃了晋室。而叙平你一向用人不问出处,待人极是诚挚,所以属下眼中只有你而无其它。一旦叙平你对江左发难,江右将士将无不奋勇向前,顺势南下,攻无不克。江左积弱已久,一旦桓元子离世,朝中骤失擎柱,而安石、叔武不擅兵事,难挡江右铁骑,正是叙平发难之时。”

“我嘱咐南亩,如果叙平在桓元子离世后再发难就让他拿出这封书信给你,因为你还能忍得住功利权势,也能知道轻重缓急,自然还能听得我的劝告。”看到这里,曾华的眼眶已经满是眼泪。

谢安接过来一看,只见木盒周围合缝,并没有撬开的痕迹,而正上的木盖上有一个火漆,上面有一个印章,都完好无损。而谢安也终于明白了刘惔当年为什么会遣人给在会稽的自己送来一方印石,说请自己保管,原来是这般用处。

谢安和王彪之等人查验无恙后便呈给了曾华。

曾华轻轻一拉,便打开木盒盖,只见里面放着一个锦缎书帛。他展开一看,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字,正是刘惔的笔迹。

“此信重见天日,是我不想见到的。”刘惔在这封信没有用他非常优美的文笔,而是用了几近口语白话的语句写述,就如同一个长者在对一个晚辈娓娓而言,“此信见天日之时,应该是曾叙平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候了。”

曾华看到这里,不由大吃一惊,想不到刘惔老师居然如此神通明识,居然已经看到了二十年后的事情。惊诧之下,曾华继续看了下去。

到了十一月份,待罪的桓冲给桓豁和桓石民、桓石生、桓蕴等人去了一封信,信中说了些什么不得而知,但是没有多久桓豁便下令荆襄军全部接受北府的接管,正式表明了态度,而桓石民、桓石生、桓蕴等人也逐一地向北府投降,交出自己的军队,至十二月,荆州大部分地区和大部分军队被北府军掌握。而谢玄、朱序等人接到谢安的去信后,也加入到桓豁行列中,交出了自己军队的指挥权,毕竟他们亲友族人现在都在北府手里,已经无计可施了。

桓石秀在寻阳一直犹豫到宁康二年二月份,当北府水陆大军开到寻阳城下后,桓石秀终于知道自己孤掌难鸣,只得黯然的出城请降,走上了桓冲、桓豁的路子。三月,曾华上表的荆州刺史封弈,江州刺史徐磋,湘州刺史江灌一一上任。

宁康二年二月,当桓石秀请降的消息传到全椒时,驻节在这里的曾华松了一口气,而滞留在这里的谢安、王彪之等人却叹了一口气,荆、江、扬、徐四州现在已经全部落入北府的手里,江左朝廷真的名存实亡了。接下来大家都在猜想,曾华还会让江左朝廷存在多久?这个朝廷先是被专横的桓温打击得威信全无,接着被一系列的叛乱杀得元气大伤。剩下的人也多已胆丧,只想着在今后如何保住性命。

“见过大将军。”谢安、王彪之、桓冲、郗超连诀来见曾华,当然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他们还跟着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子,一脸的紧张。

“见过南亩世兄!”曾华与谢王等人回过礼后,他便向四人身后的这位男子拱手招呼道,他正是刘惔的长子刘略。

“当年我在襄阳得见叙平你,惊叹你的国士之才,一时起了爱才之心,便暗地里收你做我的学生,却又叮嘱你不得泄露出去,现在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了吧。”曾华想起自己在襄阳时,刘惔十日里与自己促膝长谈,坦诚相交,然后收自己做了弟子,接着全力举荐自己,这才使得自己青云直上。而自己当时也不明白老师为什么不愿公开这个师生关系,原来他已经预计到自己将来的所作所为,而这一切应该不是这位对大晋江山忠心耿耿的名士所愿意看到的,所以他不愿意让世人知道曾华是自己的弟子。

“我能看清楚桓元符的野心,却看不清楚你的所作所为,我一直担忧你将来会做什么,以你的大才,上可做匡扶社稷的肱股,下可做窃国夺鼎的奸雄,还是让时势造英雄吧。”

“当初我举荐朝廷重用你也有一些私心,想用你去制衡桓元子,但是没几年,你勇夺西征首功,再以梁州偏远之地轻取关陇之地,扬威西羌,我就明白了,你的前途已经超出我能掌握的,你的成就将远在元子之上,也许你能实现你的梦想。”

“当年你曾对我言道,希望让这天下百姓人人免于匮乏,人人免于恐惧,而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我对这些话想了许久,或许你做得对,但是我也明白如果你这样做的话对于晋室将会是怎样的结果。我想了很久,最后决定还是只留下这封信。”

“当年我曾经对桓元子说道,以后曾叙平将是你元子最大的威胁,也是晋室最大的威胁,但是有你元子在一天,却能安保晋室一天。当时元子对我的话不屑一顾,或许元子他最后还是会明白我话里的意思。”

“见过大将军。”刘略赶紧施礼道,他敦诚忠厚,才学也不高,所以继承了刘惔的爵位后过得很平淡,不像弟弟刘顾那样名扬四海。这次叛乱,刘略一家和其它被曾华点名照顾的各家一样,被一群神秘人在战乱时护送出了城外,一直送到石头渡口。

“不知南亩兄此次来有什么事情?”曾华很客气地说道。

“奉家父遗命,有书信呈与大将军。而在家父遗命中,必须请来朝中重臣和桓家人等当面呈交。”刘略恭敬地答道。

和曾华一样,谢安等人也这才明白刘略的用意。这段时间,曾华将朝中事务全部接手过去,谢安、王彪之等人空闲无用,整日无所事事,多次求见曾华,要求他“还政”,都被他拒绝了,一干人等只得与天子、太后等人守在不大的全椒城,被两万护卫得密不透风。而桓冲、桓豁、桓石虔等人将家人送到许昌后,本人也被召到全椒,等候发落。今日刘略执意请谢安、王彪之、郗超这三位朝中幸存中官职最高的人,外加桓家名义上的主事人桓冲,说是社稷大事,硬拉着他们来见曾华。

刘略掏出一个小木盒,先递给谢安:“请姑父查看一二,是否有泄露之迹?”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