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战枭在唐 > 第457章 路

第457章 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话题转到矿山,商祺开始抱怨:“经营不存在问题,资金更不是问题,倒是这个奴隶的数量有点麻烦。”

“不够?还差多少?”李怀唐眉头直皱,石国一战,他抓获的突骑施俘虏和石国俘虏少说也有五万,这个商祺的胃口到底有多大?

商祺苦笑:“不是少,相反,是太多了!昨天吕参军找我办接收手续,我头都大了,壮奴太多我可养不起。”

理论上,人多力量大,可是产能得看市场的脸色,生产再多卖不出去等于是浪费,况且奴隶只是不用支付工钱,而粮食是不能省的。煤矿的产量已经远远填饱了宁远两城的肚子,就算加上新开拓的石国米国等也消化不了,为此,商祺还打算找李怀唐商量削减壮奴的数量。

李怀唐哈哈大笑,道:“这个简单,尽量精简吧,四座矿山多余的壮奴都还回给我,我让鲁大匠带他们修路去!”

经康老大的提醒,李怀唐双眼一亮,想起了糖类作物的老二,大自然神奇莫测,将含糖的甘蔗赋予了热带,赶紧又弄出个甜菜来补偿温带。

“我们这里有甜菜?”李怀唐惊喜地将手拍在康磨娑的肩膀上,俨然一个逼供的刽子手。

答案是肯定的。甜菜原产地中海沿岸,传到中亚地区是数百年前的事,康国与石国都有种植,不但可食用,还可当作牛马等牲畜的饲料,营养极其丰富。

“嗯,很好,这个甜菜的种植工作我会让乌蒙负责,暂且用伊捺的农庄来试验,至于榨糖工坊,照旧!我们共同出资筹建,远景产能规划可以设计大点,分数期来建设,第一期的规模不用太大,权当试验,积累经验再扩大,同时引导甜菜的种植规模,切莫一窝蜂。”

如今的李怀唐几乎成了宁远城各界的风向标,他担心他的动作会引起一股甜菜种植潮,从而影响主粮的生产,给他统治下的政权带去动荡。

“修路?!”众人似乎嗅到了什么。

“对,要致富,先修路。大路开通,黄金万两!”盗版后世的经典,李怀唐毫无羞耻的觉悟,还一副洋洋自得的神色。

在李怀唐的构思里,先修筑从宁远城附近的矿山到宁远城的大道,再以一条主干道将宁远城,西键城与柘枝城连接,此主干道最终继续向东,越过阿赖山山口,到黄石,到葛禄山口,直通大唐。所谓的大道全由碎石三合土黏合而成,雨天不泥泞不陷车轮,适合马车快行使,类似后世的高公路。

“大唐?!”众人再次惊讶,李怀唐给他们描绘的道路蓝图让他们看到了无限的商机,眼下,宁远的第一大贸易国是大唐,这样的大道一旦建城,将极大地缩短行商路上的时间,本来商队一年只能跑三趟,因为大道的存在,或许可以多跑两个来回,周转度加快意味着利润将大幅增加。

商祺与康沙莱对视一眼,摩拳擦掌大干一番的表情同时浮现在两人的表情上。之前担忧的产能剩余很快就不是问题,畅通的道路会带走更多的产品,为了满足商队的胃口,城里的工坊肯定会消耗更多煤炭卯足劲头生产……

而且,大规模种植一种作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没有良种,没有掌握其生长规律和特性,要想取得成功除非遇到奇迹,神话也行。比如水稻,从赤带一直分布到东北三省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布局,是一个展和积累的过程,在东北种植的水稻稻种与热带的有所不同,即使到了大唐开元年代,水稻也只是引种到黄河流域而已,后世在辽东和北大荒种植的稻米都是经过缓慢培育而来的。

当然,如果仅仅为食用,种甜菜很容易,可以不讲究。如果是当作榨糖作物,学问就海里去了,先,甜菜是两年生植物,不像水稻小麦眼看成熟就动手收割,甜菜在第一年的生物成熟期是需要通过人工经验判断,估摸着糖份含量最高之时才能收割,否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出糖率的高低直接决定其价值,试想下,某年在李怀唐的治下,所有甜菜中一半是次品,那么宁远的经济所受到的影响可就不是一般大了,菜农受损,榨糖坊亏本,养殖场无以为继……

将伊捺的农庄作为试验田的作用正基于此,等摸索出最佳的一套种植技巧,才开始逐渐扩大规模,榨糖坊亦如此,循序渐进。

李怀唐的解释合情合理,出了众人的视界,引起一片由衷的佩服之音。

除了这个养殖场,李怀唐与商祺和康家的合作可谓随处可见,份量最重的是矿山,攻克石国意味着河中地区最大的银矿成了宁远的资产,意味着他们又多了一个共同利益。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