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中国脊梁 > 24、挖知了

24、挖知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一场密集的夏雨后,地表松软潮湿了,它们就迫不及待地用两个坚硬的前爪将地面挖来一个很薄、很小的洞口,等待傍黑时的破土而出。

帮黑十分,如果正好小孩子走过,就可以直接捡到刚出洞口朝树上爬的知了。这时候的知了还没有孵化,肉质鲜嫩,是最好吃的时候。如果没有直接捡到知了的运气,就要靠自己的本事来寻找他们的洞口。

知了开始挖的洞口很小,是它们用来望风的;直到天黑后它们才将洞口挖大,直接爬出来。没有技巧的,还一时辨认不出这些小洞来。有时候,大树周围有很多是已经没有了知了的空洞,大洞套小洞,层层叠叠,辨认时还是需要一些技巧和经验的。

一般找到知了洞时,孩子们是先将洞口用指甲挑开一点,看知了在洞里的哪个位置蜷缩着。然后,用小铲子在洞旁边铲土,几下子将土挖开,就将知了逮住了。

有时,孩子们手里没有小铲子,但也有捉它们出来的办法。如果直接用小指去洞里抠,那些没见过世面的东西也不是省油的灯,它们会躲避着慢慢往下出溜。有时候,他们的洞还很深,一时真拿它们没办法。

24、

挖知了

童年时代里,基本上没有吃肉的印象。

那时候,生活物质极度匮乏,家家都难得能吃上肉。但在北方的农村里,夏天孩子们能自己找点肉来解馋,而且找来的肉比一般家禽的肉还香,那就是挖知了来吃。

北方人说的“知了”,就是蝉。每到初夏以后,北方的榆树、槐树和杨树上,就是蝉的天下,到处是烦人的蝉鸣,此起彼伏,连晚上都要睡了都还听得到蝉鸣。

这时候,孩子们就在旁边找一些粗草茎,慢慢伸进洞里。知了们出于本能的防备心,马上就用两个带刺的前爪马,死死抓住草茎不放。看着知了抓住了草茎,孩子们就慢慢往上提溜,一下子就将知了提溜出来。

天黑后,是知了们集中出洞的时候。这时候,视线也开始模糊,即使孩子们趴在地上也看不清楚啥了。于是,村边的树丛里,就到处晃悠着农村里比较原始的提灯。那时候,手电还没有普及,那些烧柴油的提灯就成了捉知了的最好工具。这时候,提灯的作用不是照哪里有知了洞,而是照树上哪儿有知了。

知了有个习性,只要是爬出了地面,附近哪里高就爬到哪里去吹风,等着身上的外壳被风吹干后就可以蜕变。所以,一旦知了出洞,都是一副急急忙忙的投胎像,匆匆爬到树上、草上甚至一些土墙上,只要是高处就行。

这时候,树干上也都爬了三三两两的知了,一把抓住就是了。也有速度比较快的知了,已经爬到人伸手够不到的地方,孩子们有随身带着竹竿或木棍的,就发挥了大作用。随手一扒拉,那些知了就“吧唧”掉下来,成了孩子们腹中的美餐。

有时候,也有动作快的知了,早趴在树干或者树枝上等待孵化。

到了仲夏,尤其是一场场的夏雨后,就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时候了,因为到了捉蝉的最好时节。不管是自家院子前后,还是村边的树丛中,到处是拿着小铲子挖知了的光腚孩子。在北方,未蜕皮的蝉孩子们称为“节留龟”。

孩子们挖知了的本事,也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

要首先找大一些的树和树木比较集中的地方,因为大树是上年蝉聚集最多的地方,也是蝉产卵最多的地方。秋天,蝉卵产在树叶上,随风凋零在大树周围,蝉卵也慢慢沉落到附近的泥土里。

一两年后,这些卵才会变成知了的幼虫。我家院子里的榆树多,往往在树下挖个坑什么的,就能看见没长成个的幼禅:幼禅形状是有了,只是个头大小不一,外面的壳子也是白色的。那时候,我们也就像是挖到了宝贝,一定要将这白白嫩嫩的幼蝉捡出来,晚上在火上烧着吃了。

每到它们在夏天要出土的时节,都是从泥土深处缓慢往上打洞。到达地表时,如果地面干旱,它们往往被坚硬的地表土卡住,几天、十几天甚至个把月都钻不出来。所以,这些小东西也非常渴望下雨。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